热血曲棍球 热血曲棍球金手指代码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詹丽华 实习生 陈心怡
2比3。
10月4日晚,男子曲棍球半决赛,中国队惜败日本队。“杭州伞”内,观众全体起立为他们鼓掌欢呼,不为输赢,只为了整整四节比赛,他们从未放弃一秒。
这是自2014年仁川亚运会后,中国男曲时隔9年再次回到亚运会赛场上。从不被看好到连续战胜世界排名和实力远高于自己的对手,他们用一场场精彩的表现比赛胜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曲棍球的志气和勇气。
打入前四强,让中国男曲的世界排名上升了6位,也为他们赢得了参加奥运会预选赛的资格。他们距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了一步,主教练翁海勤说,中国男曲要在一两个周期内重回世界排名前十。“我有信心。”
中国曲棍球队,距离他们的杭州亚运会目标又近了一步。
林彧也距离她的目标更近了一步——她和她执教的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景成实验)曲棍球队的队员们约定,一起为中国队的最后之战加油。
2021年秋天,林彧第一次来杭州,在这个远离曲棍球的南方城市,她惊喜地看到了一个全国最好的曲棍球场地。
此时,作为杭州亚运会曲棍球项目唯一竞赛场地的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刚刚竣工交付。很多杭州人都不知道,这个与足球场一样大,却画着圆弧形白线的场地是用来干什么的。
“我要在杭州组建一支曲棍球队,一支少年队!”林彧说,这个想法生成的那一刻,初来乍到的陌生感瞬间瓦解,她似乎找到了“延续梦想”途径。
最初的梦想
一开始,并不顺利。
她在不同的学校和体育俱乐部之间奔走,短暂组队,而后又离开。直到2022年3月,她辗转联系上景成实验。尽管当时学校方面对曲棍球项目也是一知半解,但答应“开个班试试”。
就这样,曲棍球这个新兴亚运体育项目成了景成实验的学生们体育课里的新选修项目。“最初只有3个人练习。”林彧说,一开始他们在学校篮球场最角落的位置训练,但这项小众运动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每次训练都有很多学生围观。”最初的三人班也变成了五六个人。
训练一个月后,林彧和学校商量,决定组建一支校队。“选拔是零门槛的,唯一要求是必须经过家长同意。”景成实验相关负责人回忆说,最初参加训练的学生,后来成了校队的“种子”队员。
一支20人左右的曲棍球校队终于组建起来了,但年龄跨度从7岁到12岁不等,又都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班,如何让这支队伍有凝聚力?正好当时曲棍球全国三大赛事之一的全国青少年U系列曲棍球锦标赛确定举办——它成了这支队伍最初的目标和梦想。
“其实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孩子们试一试,感受赛场。”林彧说,比赛定在2022年8月初,这意味着从校队成立到开赛,留给他们的训练时间不足四个月。
一战成名
关于那场比赛,在中国曲棍球协会官网上,仅有短短一句话:U12男子组,第一名是内蒙古莫旗杜拉尔中心校,第二名为浙江启佳体育。
那是浙江省第一次有青少年队参加全国性曲棍球比赛。然而就在出发前,他们还差点凑不齐11人的出场阵容。“一开始想以校队名义参赛,结果最终确定能去内蒙古参赛的队员只有8个人,只好以俱乐部的名义在杭州各个学校凑人。”但杭州练曲棍球的孩子太少了,等凑齐人,才发现已经过了报名截止日期。“后来是曲协考虑到这是第一次有浙江球队报名参赛,开了绿色通道。”
刚刚练习曲棍球不足四个月的马熔泽、赵智泉、李朋远、金刘嘉、朱宸昊、丁晟越、张艺凡、鲁一铄就这样作为球队主力,参加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场大赛。
守门员张艺凡当时还不满9岁,第一次离开父母远行:“有点想妈妈,但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在球队里,守门员被称为“小蓝人”,因为球服颜色跟其他队员都不一样。训练了四个月,那还是“小蓝人”第一次穿上守门员护具,挡出了对方球员的射门——尽管这套护具是向刚刚结束前一场比赛的球队借的。
主教练林彧也曾是守门员,跟张艺凡差不多的年纪被选进大连市曲棍球队,她的启蒙教练,也是一名“小蓝人”。
“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做运动员时的样子。”林彧回忆说,决赛时他们面对的是训练时间长达4年的内蒙古本地球队,技术差距显而易见,“我原本不抱期待,但没想到这些以前擦破一点皮都要哭鼻子的孩子,在赛场上会爆发出对胜利超乎寻常的渴望。”
看着,中国队小组赛最后之战时,守门员王伟豪被换下场后紧张到不敢看球场,1米88的大高个背靠着广告牌抹眼泪的样子,林彧不仅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也仿佛看到了20年后的张艺凡。
浙江曲棍球少年们以亚军的姿态谢幕“首秀”,景成实验曲棍球校队也由此“一战成名”。
2022年9月,杭州拱墅区“曲棍球进校园”项目正式启动。杭州市育才登云小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安吉路教育集团新天地实验学校、杭州师范大学文晖实验学校、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康桥校区)等多所学校开展曲棍球项目,并组建校队。
2023年2月,杭州市体育局公布,包括景成实验在内已确定6所具有曲棍球运动开展条件的中小学作为试点学校,选拔优秀曲棍球队伍参加全国赛事。
杭州曲棍球少年们,再不是只有一支队伍在奋斗。
杭州亚运会前,在杭州伞内曾举办2023杭州市第三届青少年体育联赛(曲棍球)暨“迎亚运”拱墅区第一届青少年曲棍球挑战赛,原本不知曲棍球是什么的杭州,已经能组织起16支球队,250名小球员参赛。
“现在我们是杭州最强校队,但还可以更强。”刚刚接任队长的赵智泉说,看完亚运会,他就要去沈阳参加全国青少年室内曲棍球锦标赛。
在今年的全国青少年U系列曲棍球锦标赛上,赵智泉以12个进球,保持了校园组最高进球数。小小少年,对为团队用尽力气拼搏到最后一秒的热血,久久不忘。
而林彧则希望他们能在锦标赛上取得好成绩,能符合国家二级运动员的申报条件,为他们今后的人生路添一分助力。
学会输
11岁的赵智泉还不知道,国家体育总局9月刚发布通知,由于报名队伍数量不足,全国青少年室内曲棍球锦标赛要推迟举办。
13年的职业运动员生涯让林彧早已习惯这样的波折,她也希望队员们能学习——最早教他们学习接受失败的,往往是比赛本身。
今年8月,2023年全国青少年U系列曲棍球锦标赛在内蒙古莫力达瓦旗举行,主教练林彧再次带队出征,景成实验学校有19名学生参加比赛。赛前,他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集训,在最灼热的天气里天天泡在球场上,对胜利的渴望印刻在每一双眸子里。
那是近几年参赛队伍最多的一届曲棍球赛事,设置了13个组别,有89支球队、1002名运动员参加。“我们抽到了死亡之组,集齐全国U12组别最强队伍。”一开始林彧很担心,对手训练时长更久、排名更靠前,“尤其是小组预赛时我们已经输过一次,担心孩子们心态上会害怕。”
所有队员都对那场比赛印象深刻。8月4日,被称为“曲棍球之乡”的莫旗大风大雨,陪同的家长都在猜测比赛会不会延期,但林彧知道,没有一场曲棍球赛会因为风雨延期,“除非雨量大到球浮出草皮”。
风吹得睁不开眼睛,雨水早已湿透球衣,那是杭州的曲棍球少年们第一次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比赛,开场哨前,林彧再三叮嘱队员,安全第一,“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我没想到自己比孩子们还不成熟。”林彧有些羞涩地说起,最后点球大战结束,终场哨还没响,她就冲进赛场抱住守门员方翔哭了,“实在忍不住。”
作为守门员出身的教练,她太清楚,点球大战时队员需要顶住多大压力射门,更清楚守门员需要顶住多大的压力守住球门。“那一瞬间,就是梦回那年夏天我和我的队友们也是这样赢得的比赛。”
赢了吗?“赢了,第五名。”
经过8天的激烈角逐,这个夏天,杭州曲棍球少年们捧回:U10体校组第一名;U12体校组第二名;U12学校组第五名;U12女子体校组第八名。
事后的媒体报道中,大多只提及杭州曲棍球少年队“荣获冠亚军”。然而在少年们心中,分量更重的却是这个第五名。
“我知道孩子们找到了心中的热爱。”一位两次陪同少年队出征的家长也对那场比赛记忆犹新,他就在球场边,每一次挥杆、每一次击球他都能看到水花,他没想到在即将“不惑”的年纪,是孩子们教会他更深地理解体育的魅力——为了目标,每一次的拼搏,都有意义。
“不管对手是谁,不管他们有多厉害,不论输赢,拼一下,比赛才有意义。”即将升入初中部的朱品毅说,是教练教他的:比赛中拼尽全力,就算输了,输也要输的漂亮;就算赢了,赢也要赢的干净。
林彧的教练也曾是这么教她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像一个闭环,多年后有一个瞬间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那就是子弹命中的瞬间。
根据杭州亚运会官网公布的曲棍球比赛团队整体统计数据:所有冲进决赛圈的队伍中,中国队在赛场上被裁判出牌警告的记录是最少的。
集体球类项目承载着几代人的光荣与梦想,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场。打完2017年全运会,林彧因伤退役,选择体能训练专业进修,希望成为一名教练。如果不是成了一名曲棍球运动员,她原本的梦想是“当老师”。
这届亚运会,已经当了两年教练的林彧和同事们守着电视追完了中国曲棍球队的每一场比赛,曾经和他们一起训练的,林长亮、黄经成、李佳琦、陈阳仍奔跑在球场上,为了所有人共同的光荣与梦想全力以赴。
林彧也在追逐她的梦:为中国曲棍球的未来培养人才,也为她那些为曲棍球奉献了青春的队友们寻找延续梦想的路径。
林彧永远记得学校第三次选拔队员时,有学生找到她,想当“小蓝人”,尽管他的身体条件并不适合。她试图说服这个孩子,当后卫也不错。
“教练,我就是为成为守门员而来的!”那个倔强的孩子如此说。
林彧相信,她的学生会比她强,就像她相信中国曲棍球的明天会比现在更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