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游戏攻略

学做蛋糕小游戏 学做蛋糕小游戏有哪些

学做蛋糕小游戏 学做蛋糕小游戏有哪些

“快乐干预,我有一计!”家长线上分享会系列③

欣欣爸爸

自从学习了自闭症BSR干预模式,“看指应说”这四个字,是我最先接触的。随着家庭干预的进行,渐渐发现“看指应说”这四个字,都不好干预,或者说对于当时我来说,几乎没办法教。

特别是第一个“看”字,很多家长也许有同感,真是太难了。

今天,结合我自己学习和干预的经历,如何从“看”来干预,我用4句歌词来表示4个阶段,和大家分享一些体会。

有话想对你讲,你眼神却装忙

周杰伦《游园会》

我听过很多家长反馈,说咱们的孩子眼神不太好,主要表现在不看或少看。

这里的“看”,我的理解是看人眼睛,正如歌词所唱:“有话想对你讲,你眼睛却装忙”。

你说咱们孩子眼神不好,可对那些具有“声光电”属性的物件,比如霓虹灯、电子广告屏,可以看好久。

既然这样,我们可以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用夸张的声音、夸张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把自己变成“声光电玩具”,吸引孩子来关注我们,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才是最好玩的“玩具”,而不是买的那些玩具。

千万不要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在那儿忙或者闲着,让孩子慢慢由“重物轻人”转变成“重人轻物”,过程快乐就好。

有时候爱是一种眼神,赶走所有苦闷

孙燕姿《眼神》

家庭干预的起步阶段,要把家里的电视、手机、故事机和点读笔等那些容易吸引孩子注意力,具有“声光电”属性的玩具戒掉,这个时候,我们要一对一、面对面地陪孩子玩。

不要拘泥于桌面,可以把地垫、沙发和床上看成广义上的“桌面”,简而言之就是和孩子“土嗨”。

我的体会是,要依据孩子的发育年龄,如果还在幼龄阶段的孩子,要从感官类游戏起步,这个阶段就是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时刻牢记“无快乐不干预”的原则。

除了举高高、挠痒痒等感官类的游戏,我今天再分享3个感官类游戏,抛砖引玉。

01舌头火车

面对面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自己双手一起往外拉自己的耳朵,同时旁白“舌头火车出站啦!”,接着,伸出自己的舌头,然后发出夸张搞怪的声音,然后保持住,接着用右手食指点一下自己的鼻子,缩回舌头,同时旁白“舌头火车进站啦!”,这样就完成了一个舌头火车出站和进站的游戏常规。

如果孩子感兴趣可以重复3至5次,然后观察孩子的注意力是不是在我们脸上。如果在,我们可以在某个步骤的时候,停顿,看孩子的反应;如果没有反应,可以辅助她用自己的右手食指去点我们的鼻子,只要她瞟了我们一眼,马上把舌头缩回去,形成及时互动。

这个游戏,可以按照这3种方式,不断变化去玩:

●自己火车出站、进站

●自己火车出站,孩子手指点鼻子后火车进站

●孩子拉我们耳朵火车出站、点鼻子后火车进站

每一轮可以重复3至5次,之所以有次数要求,是因为重复次数过多,孩子会对游戏失去兴趣。

02蚂蚁爬呀爬

用食指和中指假装蚂蚁,在孩子身上爬,类似于挠痒痒,一边爬一边旁白,比如“蚂蚁蚂蚁爬呀爬,爬到了胳膊上,爬到了脖子上,爬到了头顶上”。

重复3至5次后,再换方式,比如“蚂蚁蚂蚁跳呀跳,跳到了胳膊上,跳到了脖子上,跳到了头顶上”。

再重复3至5次,变换方式,比如加入左手,双手扮演2只蚂蚁去爬和跳,这个游戏是“2只蚂蚁”。

也是要在重复3至5次后,不停“+1”进行调整变化,家长们可以打开脑洞,自行开发新玩法,我只是抛砖引玉,以上旁白都是需要根据孩子的能力来调整的。

03磨子磨,锯子锯

同样,面对面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然后牵着孩子的手,自己的右手握拳当作“磨子”,在孩子的手掌心上磨,一边磨一边旁白“磨子磨子磨”,接着顺着孩子的胳膊往上,接着磨,然后可以旁白“磨子往上磨,往下磨”。

同样可以加入变化,将拳头打开,五指并拢,变成“锯子”,同样的玩法也可以重复3至5次,同样可以加入停顿,也可以“磨”或“锯”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以上3个感官类游戏,如果孩子能看我们一眼,或者瞟我们一眼,对我们来说真是“有时候爱是一种眼神,赶走所有苦闷”,赶走了自己干预的所有苦闷,孩子的正向反馈是对我们最好的强化。

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

林俊杰《醉赤壁》

等孩子觉得我们有意思后,对于她而言,她觉得我们是她的同类人,她内心的感受是“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

我们既然是她对的人,这个我的体会是一个里程碑,也就是孩子至少是对我们开始感兴趣了,已经从“重物轻人”向“重人轻物”转变了。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如果前期我们对孩子属于陪伴,孩子对我们没有感情,对于家庭干预的起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重建依恋,重建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

接着我们开始放慢了工作节奏,每天坚持按时回家,回家之后就是陪着孩子玩各种能吸引她的游戏,这样就能激发她来看我们。

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

蔡琴《你的眼神》

经过了前面3个阶段,现在到了第4阶段,孩子的眼神也越来越好,说明孩子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感官类游戏已经不适合她玩了,我们可以安排一些玩具,和她一起玩,并且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加入“显示”“分享”等社交元素。

接下来,我就把在中山三院亲子班上学到的技术,通过2个游戏分享给大家。

01切水果

孩子坐在地垫上,用玩具刀在地垫上切水果,孩子切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递水果的方式跟随然后加入进去,期间可以巧用停顿,让孩子看看我们,然后再把水果递给她。

孩子切了3到5个水果后,为了防止沉迷和失去兴趣,可以加入一个菜板,接着在菜板上切水果3至5次,接着可以加入假装吃的动作,以吃3到5份切好的水果。

接着可以加入吃完一起收拾餐具的步骤。

在整个过程中,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孩子并没有过多地看我们,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在跟随加入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已经“看”了,在我们递水果的时候,她接过去,其实就是一种观察后的反馈,也是一种“看”。

同样,在这个游戏中,我们可以用另外一套一样的玩具,在旁边示范新的玩法,比如摆盘,摆好后,向孩子展示成果(示范“显示”),并且可以旁白:“你看,我摆得好好看。”(示范“分享”)。

02生日蛋糕玩具

设置一个主题,给某个小动物过生日,在和孩子玩生日蛋糕玩具的时候,也可以有以下3个步骤:

①做蛋糕

和孩子一起往蛋糕上点缀水果、奶油、巧克力棒,完成6块蛋糕,拼好后,可以插上蜡烛,接着唱《生日快乐歌》,然后吹蜡烛。整个过程同样可以给孩子递她需要的物件,巧用停顿,完成后也可以夸奖,“宝宝,你做的蛋糕好好看啊!真棒!”

②切蛋糕

用玩具刀,把蛋糕切开,切成6块,然后用盘子进行分装,分给家庭成员吃。

③吃蛋糕

然后就是大家一起吃蛋糕,游戏结束,收拾玩具,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这个做生日蛋糕的游戏,就是一个主题游戏,并且都是功能性和社交性的,加上“折腾”,巧用停顿,就是很有意义的游戏。

以上2个游戏,只要孩子看我们一眼,特别是那种“显示”“分享”的眼神出来了,自己真有一种“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的欣慰。

以上2个游戏其实我们和孩子建立的共同的活动框架,主要有3个步骤:

一是搭建常规,比如在地垫上切水果3至5次。

二是加入变化,这里的变化也有3种形式,分别是新素材(加入菜板)、新动作(假装吃)、新步骤(收拾餐具)。

三是转换或者结束,直到孩子失去兴趣,就可以结束游戏。

这个步骤里最难的是第2步加入变化,需要家长们打开脑洞,那如何开脑洞呢?观察小区里的其他小朋友玩的游戏,可以帮我们打开思路。

最后提一句,有家长比较在意精细和感统,我有一个建议就是,练习精细和感统,一定要应景,也就是不要脱离于场景,要练习于无形之中,我称之为应景式精细和应景式感统。

比如孩子喜欢吃煮鸡蛋,就让孩子自己去剥鸡蛋壳,这个过程,同样可以“折腾”,激发孩子的社交本能,这个就是应景式精细。

再比如,想教孩子挥手再见,不要脱离于场景“干教”,自然场景中,我们出门的时候和孩子再见,示范挥手再见即可,如果孩子学会了挥手再见,但是出现手背朝外的情况,我们可以在下一次再见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孩子“肩并肩”,然后和孩子一起挥手再见即可,这样孩子学习场景就由“面对面”变成了“肩并肩”,依然遵循“重过程,轻结果”原则,只示范,不纠错,这个算是应景式感统。

通过干预,孩子成长了不少,但成长更大的是我们父母自己,我们经历过“有话想对你讲,你眼睛却装忙”的无奈,也经历了“有时候爱是一种眼神,赶走所有苦闷”的喜悦,也收获了“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的肯定,最后终将形成“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的常规。

以上分享均是学习BSR模式的体会,所以要特别感谢邹小兵教授,还要感谢中山三院家长班和亲子班,感谢星儿守望者进阶群和专属群的大雄老师和所有家长。这次的分享均是受大家的启发,如有不到之处,实属个人理解有限,请批评指正。

▌欣欣爸爸的往期文章

女儿确诊自闭症后我们重新学做父母,10个月我看到她的大进步!

文末小彩蛋

欣欣爸爸是星儿守望者家长群里众所周知的“诗仙”,AKA“Rap大师”。他曾经有一首佳作,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生活给予我苦难

怎么办?

我还以平淡

人生还要往后看

每天要好好吃饭

偶尔还把暂停键来按

节奏放慢

也会把气叹

感恩有大家的一路陪伴

为我点赞

让所有的忧愁都烟消云散

把想流的泪化成努力的汗

同样,

撸起袖子,加油干!

期待着有一天

阳光灿烂

共同期盼

群星璀璨